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24年度建设情况总结

发布时间:2024-12-31 15:03信息来源: 芜湖市文化和旅游局阅读次数:编辑:杨峰 字体:【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文化阵地建设全面加强

推动全市10个公共图书馆、9个文化馆、5个博物馆、7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健全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并免费向群众开放。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完成全市图书馆、文化馆(站)评估定级工作。全市10个图书馆中,一级馆5个、二级馆1个、三级馆3个、未定级1个;9个文化馆中,一级馆5个、三级馆2个、未定级2个;73个综合文化站中,特级站5个、一级站37个、二级站17个、三级站13个、未定级1个,基本建成覆盖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文化云平台全面提升

召开文化惠民工程培训会,邀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李一兵、浙江省文化馆馆长阮静等专家授课,就数字化服务、公共文化云平台操作规范等方面进行专题指导,全市约150位相关业务人员参加。实施文化云平台动态管理共审核市级文化活动780条、基层文化活动227条,志愿活动20条,切实提高资源互联互通效率。据安徽文化云服务检测报告显示,县级以上公共文化场馆每月接待群众维持在31万人次左右,居全省前列。

(三)群众性文化活动全面繁荣

指导各县市区申报2024年“四季村晚”省级以上示范展示点,共9地入选,其中湾沚区红杨镇西河社区入选2024年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点。成功承办“大地欢歌 舞动江淮”2024年全省广场舞联赛启动仪式、(南片区)半决赛,举办“舞动神山”芜湖市首届全民广场舞联赛,启动“舞动青春”等四个组别的全民广场舞联赛,摄制“来神山跳舞吧”系列短视频26部,相关话题参与量超1亿次。常态化开展“大地欢歌”四季村晚242,“欢乐芜湖·周末剧场”215,组织各县市区开展“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示范演出16不断深化“大地欢歌”、“文化惠民 月月有戏”、“六一”少儿文艺调演、戏曲春晚、“博物馆春节八天乐”、文艺演出进商业综合体、濒临失传剧种公益性演出、戏曲进校园等文化惠民活动实效,全年通过安徽文化云等平台直播各类文化活动64场次,累计观看人数超1353.3万人次。

(三)送戏进万村全面铺开

市局统一部署“送戏进万村”相关工作,各县市区统筹安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购买专业院团、民营院团的专业化演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截至目前8个县市区共完成“送戏进万村”演出847,完成率达127%。同时组织开展2024年芜湖市“送戏进万村”最佳组织单位、最佳演出院团遴选工作,8家单位获评最佳组织单位,11家院团获评最佳演出院团。

(四)网上直报工作全面启动

开展2024年文化统计工作,不断提高文化统计数据质量,通过季报、半年报、年报的统计,掌握全市文化馆、图书馆、书画院、综合文化站、院团全年活动、经费、人员、场地等数据的变动,与历年同期数据对比,逐项审核评估并进行调整,及时纠正数据异常指标或变化幅度较大的指标,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二、2025年工作计划

1.实施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工程,积极推进市级“两馆”改建、推动南陵县文化馆(大剧院)土建、无为市文化馆改建,开展第六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每四年一次),持续推进实施公共文化空间工程。

2.推动县域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采取“订单”服务方式,实现供需有效对接。借鉴先发地区经验,不断加强专业化服务、科学化管理,以“送戏进万村”等为载体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覆盖。

3.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以“文化云”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延时开放,做好活动上传、群众接待和满意度调查。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中心等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增强公共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