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博物馆理事会人员情况公示
徐繁,男,1962.2出生,安徽泾县人,研究馆员。1985.7毕业于安徽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之后在繁昌县文物管理所、博物馆、文物局工作至今。工作以来,参与人字洞遗址、繁昌窑遗址、骆冲窑址、瓜墩遗址、缪墩遗址等数十项重大考古遗址发掘,组织编制三处国保单位保护规划和近十项保护工程利用工程方案。主编三本专著,在省部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十多篇学术论文。现为繁昌县文物局局长、博物馆馆长,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安徽省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程斌,芜湖市北塘小学校长、支部书记,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徽省教坛新星、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安徽省模范教师、安徽省师德先进个人、芜湖市劳动模范、芜湖市首届“优秀校长”、芜湖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芜湖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多次担任安徽省教科研规划课题咨询专家和省督导评估专家。不求闻达,唯愿用心生活,能在校园里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走特色办学之路,曾把一所薄弱学校发展成为安徽省特色示范小学,将平凡的教育做得不平凡。先后承担了“十五”、“十一五”、 “十二五”国家级课题研究工作,获全国课题研究特等奖和一等奖;参与了安徽省教科所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所有版本的编写工作和培训工作,是经安徽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分册执行主编,《心理健康教育》分册主编。主编的《创造心理训练》(上下册)由安大出版社出版,并被评为校本教材全国一等奖。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国家级、省级论文评选一、二等奖,并发表在多家学术刊物上。编著的《范罗山小学特色发展之路解读》由合工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且行且思——我的教育生活》,由芜湖市教育局委托安师大出版社出版,系芜湖市推出的《教师专业发展》系列丛书之一,访谈录《碎思与印迹—芜湖市镜湖区校园长访谈录》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郑斌,远方美术馆馆长
2014年芜湖市博物馆筹建征集文物,以个人名义,向芜湖市博物馆无偿捐赠文物文献资料,其中有芜湖面粉厂创始人章维藩信札,芜湖守将王凤祥信札等(晚清皖籍名人信札八通十六页)。
201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向芜湖市博物馆无偿捐赠芜湖历史上著名的《重修古双忠庙功德碑》。
2019年11月发现和保护芜湖古城出土的南唐罗汉禅院纪年铭文井砖(国家二级文物), 并无偿捐赠给芜湖市博物馆。
孙卫东,男,汉族,籍贯安徽亳州,中共党员,1968年1月出生,中央党校大学学历。现任芜湖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孙卫东自幼热爱相声艺术,不论在专业、业余文艺团体还是在文化管理岗位上,始终坚持相声小品创作、表演,曲艺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对青少年曲艺人才培养。创作、表演的相声小品两次获得文化部群众文化政府最高奖——“群星奖”、中国文联主办的“中国梦”全国优秀曲艺节目推选获二等奖等全国性评比奖项16个,文化部授予“群文之星”称号,获中部六省曲艺大赛获一等奖、安徽曲艺节获一等奖等省级评比奖项37个,代表作有相声《嫁给谁》、《超级女声》、《圆梦》,小品《三封家书》、《套圈》、《小二黑卖车》等,培养的学生也多次在省及以上曲艺活动中争金夺银,为省及芜湖市的曲艺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李艳天——文物博物馆专业副研究馆员。1987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系文物博物馆学专业,从事文物工作30余年,致力于芜湖乡土文化研究和文物保护事业。发表各类文章20余篇,参与编写《芜湖风光揽胜》,执行主编《芜湖古城》,主编《鸠兹古韵》《芜湖旧影 甲子流光》等图书2010年被评为全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2012年获得芜湖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陈琳,芜湖市博物馆陈列部、保管部、文保办主任。参与编撰《芜湖古桥》、《百件文物背后的芜湖故事》等书籍。任陈列部主任期间负责了《百年书风存 千秋法音正》、《贺岁》、《渡江第一船暨芜湖解放70周年专题展》等展览。其中《渡江第一船暨芜湖解放70周年专题展》获得了2019年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清单。
胡小伟,1976年2月出生,毕业于安徽大学历史系,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硕士。从事文博工作十余年,全程参与了芜湖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博物馆建成后主要负责陈列、宣教、文物征集等业务工作。先后参与编撰了《鸠兹古韵(芜湖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汇编)》、《皖南商周青铜器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结项优秀等级项目)、《皖江秋韵 鸠兹泉珍》、《百件文物背后的芜湖故事》、《铁山藏珍》等专著的编撰工作,2019年被推荐为第二批芜湖市宣传文化领域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