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烟墩镇霭里村以创意点亮“山水原乡”,打造了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美丽乡愁的田园综合体——
霭里的乡村美学
霭里村的文化旅游打卡点索引墙
霭里村庄
霭里村的孩子们在乡村书房看书
11月25日,记者来到南陵县烟墩镇霭里村,明亮的山村沐浴着冬日里温暖的阳光。
走近村庄,便看见一堵彩色的墙。墙边,“霭里,爱你的地方!”的红底白字的标语格外醒目。
当日,周六。来自上海的一群游客,驻足墙边拍照留影。
五颜六色的墙,贴着数十个色块,每个色块中写着“本心田”“状元村”“小格里森林公园”“自闲书社”“诗仙桥”等人文景点和村庄名称。彩墙中间,是放大了字号的红色艺术字体——“没错,我很爱霭里!”
这堵墙,便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霭里村的打卡点索引。
“‘霭里,爱你的地方!’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那是‘霭里’的视觉符号。”烟墩镇党委宣统委员王海江说。
地处芜湖市最南端的霭里村,整村即景区。境内一条霭溪河自碧山蜿蜒流下,宛如一条缎带连缀着古桥、古道、古井、古树、古洞、古村……这里,典型的山谷田园中有着诗意闲适的人文环境。
“霭里已是名声在外了,成了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南陵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波,一边领着记者走访村庄,一边介绍着霭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底蕴。他告诉记者,近年来,通过“山水原乡·爱你霭里”为主题的精品示范村建设,以文化创意引导古村改造,以乡愁文化引领旅游发展,依托原乡优势打造出了皖江地区田园综合体的“霭里样板”。
25日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芜湖市首家乡村书房——芜湖书房·自闲书社。此时,一场主题为“漫谈徽州文化”的“阅 ·芜湖”名家讲堂正在这里举行。
阳光透过整面落地的玻璃墙投射进报告厅,聚精会神的听众中,有怀抱小孩的村民,有年过花甲的退休教师,有县、镇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更多的是中小学生。
仓里村民组13岁的王璇,是霭里中学初三的学生,她在这里听过3堂讲座了。周末或节假日,她时常来这里看书学习。
南陵县图书馆馆长周飞舟告诉记者,自闲书社得名于诗仙李白游历霭里所作的《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是在一所废弃的小学旧址上建起来的阅读空间。从空中俯视,这座建筑物宛若一朵飘逸的白云。
令记者感到十分惊讶的是,自闲书社时尚的外观建筑设计、豪华的室内装饰以及阅读空间的藏书种类与数量——这简直就是豪华的图书馆!
记者看到,自闲书社的院墙上、入口处的走道和每个阅读空间,均摆放着“南陵二十四”的节气绘画,还有美丽风光、风土人情的摄影美术作品,大多为当地村民和少年儿童所作。
像自闲书社这样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场所,在霭里村有很多。“美丽乡村”整村推进的霭里村,已打造出一个乡村美学综合体,以此为依托常态化开展公益文化活动,重构乡村精神生活,传承乡村历史文化,打造乡村书香社会。
11月28日晚,烟墩镇副镇长陶瑞婷告诉记者,近日获悉:由芜湖市文旅局申报的南陵县霭里村“山水‘原乡’点亮乡村发展新路径”案例,成功入选“2023世界旅游联盟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今年,霭里喜事连连!”她说。10月中旬,霭里村在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中被确定为首批“安徽省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11月初,在沪苏浙皖“四方联动”共同开展的“首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评选活动中,“南陵县烟墩镇霭里村乡村旅游发展”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当下,烟墩镇和霭里村的干部正在做深刻的田野调查,在深入推进实施“美丽提升”工程中,坚守“原来的村庄、原来的风景、原来的味道、原来的生活”,致力打造原乡格局的“皖美”乡村新样板。
在南陵,用艺术与创意点亮乡村的实践,发端于霭里,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在霭里,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田园梦”,人们坚守乡村原风貌、保留乡村原味道,让乡村重返“田园牧歌”,让美丽乡愁复归于每个村庄。
这里,田间地头,有各色果蔬形态搭建的“丰收的‘多巴胺’”;农舍外墙,有“艺术乡建”设计描绘的山水画;民宿小院,有当地村民在“爱你霭里”四季摄影大赛中的获奖作品;古树名木,有挂牌保护的铭牌,树枝上挂着大红灯笼……
有着“世外桃源”美誉的霭里,通过“打磨”到极致的村庄运营,定格了“霭里·爱你的地方”旅游目的地形象。
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的霭里,正踏着时代的步伐,延续具有独特人文风貌的乡村美学……
本报记者:张旭初 沈宫石 文/图
责任编辑: 武静
本文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3-12-01 08:34:15发布
来源网址:http://www.ahnews.com.cn/yaowen1/pc/con/2023-12/01/496_1003430.html
芜湖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 享受更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