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老人23天打卡48家芜湖书房!一路盖章一路收获感动!

发布时间:2024-03-04 11:05 来源:新浪网;大江晚报 作者:记者 曾旺萍 点击数: 字号:

23天时间、48家芜湖城市书房

  ……74岁的底凤云,听力不大好、不会用导航,却在芜湖各书房工作人员、热心路人的帮忙下,成功打卡芜湖各区县书房,用脚步丈量城市文脉。满城书香,人情更暖。

  今年74岁的底凤云,

  从上海退休后来到芜湖定居,

  已有两年时间了。

  2月26日,她带着盖得满满的城市书房通关文牒、一个集章笔记本,还有一沓记录下这些天经历的日记、路线图和照片来到大江晚报编辑部,和记者讲述起了这些天的见闻。

  

底凤云的日记、路线规划手稿

  

缘起:古稀之年为何要参加书房集章活动?

  底凤云从小家庭读书氛围浓厚,“我的家乡河南就有古代四大书院中的应天书院、嵩阳书院,我父亲以前就经常让我替他从报纸书籍上收集这些书院的信息,在他的影响下,我对书院、读书很感兴趣。”文化的传承既需要一代代人的热爱与坚守,也需要与时俱进的文化载体承载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而在芜湖,一家家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城市书房既是对传统书院文化的一种创新与传承,也为底凤云这样的爱好者提供了了解芜湖、爱上芜湖的契机。

  

底凤云展示印章

  在普通人看来,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独自跑这么多地方,十分辛苦。底凤云却乐在其中。在出发前她进行了合理规划。

  

底凤云打卡的书房记录

 

  一天跑远(县区)、一天跑近(城区),‘劳逸结合’,人也较舒服,最多的时候一天打卡了4个书房,平均下来每天两个书房。”底凤云让老伴给她提前查询好每天第一个目标书房的路线,在到达该书房盖完章后,便询问书房工作人员距离最近的书房的位置和路线。

  

芜湖书房工作人员为其手写的路线图

  她告诉记者:“我的老家在洛阳偃师,是玄奘的故乡。古有玄奘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现在交通这么便利,相比下来,我坐车跑遍芜湖书房集章也不算什么。幸运的是,一路上,我遇见很多萍水相逢却热心帮助我的好心人,我要感谢芜湖人民的深情厚谊。

  

城市书房通关文牒和印章

  

感动:一路上收获了许多芜湖人的善意

底凤云带来的日记记录下了这些天的故事,她写道:“感谢大江晚报的报道,感谢芜湖市图书馆的集章活动,让偃师人在芜湖体验了一段难忘的旅程,感谢所有陌生的好心人在暗中跟随,默默护送”。

  

底凤云的日记

 

  大年初三在繁昌,繁昌客运中心的鲍先生为她指路并画了两张简易路线图。龙亭书苑在小区内不好找,一位不愿意留名的路人不光为她指路,待她盖完章还找人骑车送她去了车站。

  

底凤云的日记

 

  大年初五在无为,有一位何先生提醒底凤云走错路了,在得知底凤云此前打车被拒载时,何先生大手一挥表示:“大过年的,我给你叫车,你什么也不用管。”就这样底凤云被顺利送到了濡须书院。

  在兴文书院,底凤云手机余额不够打车了,正在请工作人员帮忙联系家人转账的时候,旁边的一位女士主动提出“别麻烦了,我开车送她去汽车站”。

  

底凤云(右)与帮助她的好心市民合影

 

  大年初七在南陵,过年期间马路上行人寥寥。在路口时,底凤云向一位骑着电动车的周女士问路,对方告知其走反了,于是底凤云赶紧往回走,走了一会儿周女士便追上来说道:“大姐,我心疼你走冤枉路,我不会骑车载人。这样吧,我骑车在前面那个路口等你,到下个路口我再继续等你给你指路……”就这样,这位好心的女士一路护送底凤云去了附近的两个书院……还有很多好心路人也帮助了底凤云老人。

  

底凤云(左)第一次使用自拍,拍下与周女士的合影

 

  底凤云还十分感谢芜湖书房的工作人员们。弋江区花津书苑、镜湖区镜湖书苑帮忙打印本区书房的地址,鸠江区中江书苑在得知底凤云想要跑遍50家芜湖书房后,帮忙打印了芜湖所有书房的详情表……

  

中江书苑帮忙打印的详情表

 

  一路盖章,一路收获感动。底凤云老人目前已经成功打卡48家芜湖书房(有两家因为距离实在太远,不便前去,遂放弃)。

  

底凤云在安徽文化名人藏馆领取“通关”礼品

 

  宜居:芜湖是一座对老年人十分友好的城市

  底凤云还告诉记者,在芜这两年,深深感觉到这座城市很关爱我们老年人。“我在上海乘公交是每个月150元补贴,在芜湖则是凭敬老卡免费,社区还有老年助餐点,方便我们就餐。这次借助芜湖书房集章打卡的活动,更是让我深深感受到芜湖人的热情善良,一路都在被浓浓的人情味温暖着。”其实,芜湖对老年人的优待政策远不止底凤云老人提到的这些。近年来,芜湖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老优待政策,如对拥有本市户籍的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补贴,为本市80周岁以上老人投保意外伤害险,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享受免费体检一次……一项项看得见的行动为老年人带来了切切实实的方便和福利。

  城市文明的温度往往体现在细微之处。

  这座长江之畔的创新之城,

  书香正浓,爱老敬老,

  温暖宜居。

  

本文作者:记者 曾旺萍

本文来源:新浪网 2024年02月29日  17:37; 大江晚报  

来源网址:新浪网http://k.sina.com.cn/article_1740555362_67bec4620270132f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