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芜湖爱阅之人 探访书香浸润江城
□ 记者 唐乐燕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可以开拓视野、滋养心灵。当脉脉书香慢慢融入城市肌理、百姓生活,最终会沉淀为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近年来,芜湖把推进全民阅读、打造“书香芜湖”作为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原则,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阅读理念,推进全民阅读。
芜湖这座城,正因书香而美丽,因阅读而充盈:
——一批高品质城市阅读空间开到老百姓家门口,全市建成“芜湖书房”56个,让你下一个转角就能与书香撞个满怀;
——各类读书活动在全市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民阅读蔚然成风,三年多以来“芜湖书房”举办各类阅读活动1.8万场次;
——推出党政干部“共读计划”,每周挑选一本书,全市党员干部和企事业单位职工线上“共读直播”,线下“共读分享”。
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寻访芜湖“爱阅之人”,探访书香如何浸润江城。
“爱阅之人”之“书房重度爱好者”
4月17日,记者来到芜湖书房·江湾书院,这家极具文艺气息的书房是城南滨江一带最受欢迎的“网红打卡地”之一,拥有2.7万册图书,占地900平方米,辐射7所高校的学生和附近居民,一年接待读者16万人次。这其中,有不少几乎每日都来“打卡”的“书房重度爱好者”。
“我们每天早上9点开门时,就有不少人特别是附近高校学生等在外面。”江湾书院负责人徐婷婷向记者细数书房“常客”:
附近皖南医学院的袁老师,是书房“头号粉丝”,每天下班后必来,他偏爱阅读古典名著,在独属于自己的阅读时光中领悟先哲的智慧;90多岁家住澛港社区的王大爷,天气好的下午他都会出现在书房一角,翻阅历史地理的书籍,满头白发的他热爱在书本中探索世界;经常在中午出现的一对母子,小朋友午休时间不愿意回家时,年轻的妈妈就带他来书房,这里是她心中最佳的“遛娃圣地”;此外还有多位附近高校的大学生,每天风雨无阻,书房是这群年轻人温习书本的“宝藏自习室”……
这样的“书房重度爱好者”不胜枚举。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书房?在徐婷婷看来,“城市书房”始于阅读,但不止于阅读,而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精神栖息地。“‘城市书房’和书店有所区别,是一种新型阅读场所,是人们汲取能量的‘充电站’。”徐婷婷介绍,“城市书房”具备“1+3+N”服务功能:免费阅读这“1”核心功能外,还具备文化展示、文化活动、文化休闲“3”个基本服务功能,此外还提供文创空间、市民小剧场、便民服务等“N”个功能。
在芜湖,像江湾书院这样广受欢迎的“城市书房”已经遍布全市。2021年以来,全市建成“芜湖书房”56个,共接待读者超过1200万人次,外借图书超过110万册次。这些充满书香的文化空间,大大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感,被市民誉为“城市生活的明灯”“公园深处的心灵书屋”“行路疲倦时的港湾”。
“爱阅之人”之“阅读推广者”
在芜湖,阅读可以是一个人的事,也可以是一群人的事。
成百上千场大大小小的阅读推广公益活动,在芜湖众多书房、图书馆、学校开展,无数的阅读种子因此生根发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本土阅读品牌和热爱阅读的推广者。
本职工作是律师的芮凡就是其中一位阅读推广者。喜欢历史的他不仅自己爱看史书,还爱带着别人一起读历史。2024年,他以主讲人的身份参加了多次阅读分享活动。在“阅·芜湖 城市记忆讲坛”中,他以“通俗说史”的方式,带领小朋友阅读历史书籍,带领孩子们轻松读史。
鱼跳跳也是一位热爱推广阅读的人,不过她带领阅读的群体比较特殊——盲童。依托镜湖区图书馆特殊群体的阅读品牌“爱之声”,作为志愿者的鱼跳跳从2021年开始每周都会为盲童们录制一段有声书。“去年我录完了《中国古代神话》,今年我在录《山海经》。”鱼跳跳说,录完后她会发在“爱之声”QQ群里,由镜湖区图书馆统一制成数字读物。此外,她还经常去盲校,为盲童们现场讲读绘本。
过去几年中,芜湖全民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厚,这样的阅读推广者和阅读推广活动正在变多。
记者从市图书馆了解到,我市利用全市文化协会(学会)和本地艺术家的资源,组织阅读推广人、文化志愿者进书房、进社区、进农村等公共文化场馆,建立了百人“全民阅读推广人”队伍,在“芜湖书房”举办各类阅读活动超过1.8万场次。打造了多个有影响力的阅读品牌,如芜湖市图书馆“涵养城市书香气——阅·芜湖系列阅读推广活动”,全年开展各类阅读活动达8000场次,该活动在省图书馆学会2024年业务案例征集和评选活动中被评为示范推广业务案例,并获首届沿大运河八省(市)图书馆学会优秀业务案例征集二等奖;镜湖区图书馆打造“爱之声·悦读点亮心灯”特殊群体阅读服务品牌于2023年入选全国典型;芜湖书房·白马洞天书院“桃李·繁林”青年志愿服务小课堂,入选2023年度安徽省“十佳阅读推广活动”……
“爱阅之人”之“共读者”
共读一本书、共建一座城。在芜湖,阅读更是一座城的事。
每周六晚八点,是芜湖人的“共读时间”。2021年9月开始,我市创新推出党政干部“共读计划”,每周挑选一本书,在“芜湖老乡”、“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及其他领读人的带领下,通过手机App共读一本书。
4月19日,第四季第33期共读了《经济学的意义》。结束后,多位“共读者”在线上留言,写下心得体会——“这本书不错,原来经济学不仅是关于钱的学问,更是一种理解社会运作和做出理性决策的工具”“学习到了经济学思维”……
记者了解到,党政干部“共读计划”每一季会共读40本左右的经典著作。第一季中,互动留言近40万条,累计观看人数超过170万人次;第二到第四季,参学人次超240万,点击量超620万。
而在线下,同频进行的阅读分享活动也不少。“得到”App线下读书会“芜湖罗友会”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会定期聚集在钟书阁里共读一本书,下一次活动选定的《埃隆·马斯克传》正是线上第32讲刚读过的。
“共读的优势在于交流,通过阐述自己对这本书的看法,可以倒逼自己加深理解;而倾听别人的想法,能发现自己对一本书的理解还不够全面。”“00后”洪宇是其中一名资深“共读者”,虽然年纪不大,但参加线下的共读活动已经多年。在他看来,一个人静读是与自己对话,一群人读书则是思想和灵魂的碰撞。“书是一种很好的链接。”洪宇认为,共读可以链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一群人通过读书碰撞思想和灵魂。
据悉,2022年2月19日首次举办共读线下分享活动,截至2025年4月17日,芜湖共读线下读书分享活动共计355场(次),共有10650人参加。
本文来源:芜湖日报 2025-04-22 第T01版
来源网址:https://epaper.wuhunews.cn/pc/whrb/content/202504/22/content_65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