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进”,三方都受益
□ 记者 付君兰
周日下午临近两点,镜湖区音舞协会会员代表们陆续来到镜湖书苑,经理盛木花对场地、设备、海报等最后一次检查确认后,带着会员老师们来到二楼的活动室,马上这里将举行又一场“艺润芜湖”文艺志愿服务进书房活动——器乐艺术讲课公益活动。此时,能容纳80—100人的活动室内,座无虚席。
2022年开始,芜湖市文联推出了“文艺家进书房”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已有300多场讲座及文艺活动走进书房。市文联、各文艺家协会、城市书房三方携手,为市民提供常态化、近距离的文化志愿活动,打造形成了“艺润芜湖”文艺志愿服务进书房品牌,走出了一条文艺工作者服务人民的“特色路”。
文艺家:有了阵地
据市文联组联部副主任鲁婷婷介绍,市文联目前所属文艺家协会10个,拥有会员6000多人。如何通过有效的组织、常态化的活动,凝聚、发动这些庞大且分散的会员群体,为市民带来丰富多彩的文艺供给?近年来我市在推进人民城市建设中,陆续建设投用的56座城市书房提供了新阵地。
3年多的实践,“文艺家进书房”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文联+协会+书房”三方协作模式,即由市文联牵头谋划全年进书房工作,帮助协会与书房进行对接,协调解决进书房活动中的问题;由所属各文艺家协会安排季度进书房计划,联系安排进书房文艺志愿者等;由书房协办进书房活动,发布活动预告,布置活动现场,配合解决现场问题等。
为了确保活动能如期开展,最大程度减少变动,具体操作中又实施了季度计划收集及发布制。每季度由各协会上报进书房计划,市文联汇总确认,再对书房进行发布,进书房活动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明确,为书房点单提供了便利。
“每季度一般有20—30场活动,本季度详细的工作安排表,我们会在上季度末发布在书房活动交流群里。”鲁婷婷告诉记者,“这个群内有各文艺家协会的联系人,以及全市所有书房的经理,方便书房和协会对接,共同组织开展活动。”
书房:有了人气
一接到活动任务,盛木花就动了起来。
她先通过季度活动安排表上的协会联系人,对接主讲人,并再次确定活动时间,有些针对特定群体的活动,如学生,就建议安排在周末。
提前一周,盛木花和同事们制作好海报,在镜湖书苑、市图书馆等微信公众号上发起读者招募预告。活动当天,她们还要进行场地布置,提供服务保障等,活动结束后适时宣传报道。
工作虽琐碎且忙碌,盛木花却乐在其中。“活动让书房的人气更旺了。”她告诉记者,书房每天的人流量约为600人,但在活动集中的周末及节假日,人流量能猛增至1400—1500人。
近年来,在文艺家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芜湖市民走进书房: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师生们在这里常态化开设简明历史小课堂,皖南医学院学生在这里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各类机构在这里举办寓教于乐的活动……“现在每年镜湖书苑会开展300多场活动。”盛木花说。
地方历史文化、非遗、文学、书法、舞蹈、音乐、戏曲等讲座,送春联、曲艺表演、书画展览等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不断丰富着市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艺家们带来的各项活动质量都比较高,反馈也不错,参与读者多,基本上场场爆满。”盛木花笑着说,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不同艺术类别、不同内容形式的活动走进书房,将城市书房打造成为多元化的公共文化空间。
市民:有了收获
对于摄影爱好者程龙来说,变化发生在3月初的一个周日下午。当他因拍摄春日美景走进镜湖书苑时,一场摄影沙龙活动正在这里举办。现在程龙已经记不清主讲人的姓名和身份了,但对大屏幕上显示的一幅幅人文摄影作品记忆犹新。
“我以前拍的照片更多是风景照,但那一天,人文摄像作品的厚重感和故事感一下子吸引到了我。”程龙回忆,当天现场人很多,他挤在后方,听主讲人讲拍摄思路,谈照片构图,聊如何抓拍,收获很大。现在,程龙的“扫街”日常更多将镜头对准了街头巷尾,定格下人间烟火,捕捉那些喧嚣中的温馨瞬间。
全程跟进每一场走进镜湖书苑活动的盛木花,则对本土作家徐慧莉带来的《浅谈科幻文学及少儿科幻小说创作》讲座印象深刻,除了“让没有写作经验的人也能听明白”的通俗易懂,还有趣味十足的现场互动。
“现在大部分活动不再是干巴巴的‘我讲你听’,互动性大大增强。”盛木花说,尤其是书法、美术类的活动,主讲人都会精心准备材料,邀请读者参与创作,让群众在体验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通过三年的实践,‘文艺家进书房’系列活动受益群众已达上万人。”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黄健松表示,下一步市文联将探索开展“文联+协会+县区+书房”协作模式,将文艺家进书房活动向县区延伸,同时扩大活动范围,积极推进文艺志愿者们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助力人民城市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切实发挥文润民心、艺润芜湖的作用。
本文来源:芜湖日报 2025-04-22 第T03版
来源网址:https://epaper.wuhunews.cn/pc/whrb/content/202504/22/content_65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