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15分钟”让阅读触手可及
占川书局(熊静江 摄)
作者:田琦
15分钟不仅是时间尺度,更是衡量市民生活方便程度、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尺。2021年以来,芜湖市不断推进实施“15分钟阅读圈”建设。如今在我们的身边,以“芜湖书房”为代表的各类城市阅读空间,已经成为群众的“文化粮仓”。
满城书香,全民阅读氛围浓
读书,特别是随时随地可以读书,是一座城市给予人们最有温度的精神文化关怀。
2021年,芜湖市积极回应广大市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热切期盼,在芜湖市范围内启动“芜湖书房”建设,把书香嵌入城市肌理,引领社会文明风尚,推进全民阅读走深走实,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2021年10月,“藏”在雕塑公园里的赤铸书院刚一亮相,就因为优美的阅读环境、新颖的阅读模式、高颜值的建筑风貌,成为市民竞相前去的打卡点。赤铸书院是芜湖第一批推出的4座城市书房之一,此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书房开在家门口,人们从最初的跟风打卡发圈变成了安坐一隅静心阅读或是沉浸参与一场阅读活动。打造“书香城市”的初衷渐渐显现。
据芜湖市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芜湖书房”遍及主城区、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和美乡村示范点等人口集中区域,服务覆盖成人、少儿、老年、残疾人等各类阅读群体。“在书房选址方面,我们综合考虑区域位置、建筑面积、服务半径等条件,尽可能让书房服务的群众最大化。”
仅仅步行可及还不够,城市书房还充分考虑到人的流动性,推行“一张网”“一卡通”。芜湖市图书馆根据各书房面积确定藏书数目,为每个书房统一配备图书,统一图书物流配送,读者只要凭借一张借书卡就能实现芜湖市书房通借通还。随着“芜湖市公共阅读空间智慧地图”的上线,语音详解、智能导航、路线推荐等功能服务相继完善,极大地方便了市民读者就近阅读、参加活动。
如今,“芜湖书房”已经融入芜湖人的生活,并且取得了一系列成绩。2022年芜湖市被中国作协授予“全民阅读推广城市”。4个“芜湖书房”上榜2023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3个“芜湖书房”被评为“安徽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1个“芜湖书房”被评为“2023年度阅读空间新榜样——格调社区店”;1个“芜湖书房”被评为2024年度安徽夜间文旅消费“十佳夜读空间”。
除了“芜湖书房”,社区书吧、乡镇文化站等公共文化空间也在不断升级、增加。截至2024年,芜湖市改造升级60个公共文化空间,其中城市文化空间40个、乡镇文化空间20个;依托基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村(社区)文化中心改扩建的公共文化新空间30个,政府建设且纳入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公共文化新空间25个,社会力量参与举办且纳入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公共文化新空间5个。
延长服务,为爱书人点亮夜灯
4月17日傍晚,位于十里江湾公园一角的芜湖书房·江湾书院明亮如昼,一盏盏阅读灯为“夜读人”亮起。不少读者徜徉在书籍的海洋中,静静享受夜读带来的充实。他们或在一排排书架间寻找心仪的图书,或安静地埋头阅读,或找一个僻静的角落查阅资料,俨然把书房当作学习充电、休闲阅读的“心灵栖息地”。
读者杜若琳每周都有几个晚上是在江湾书院度过的。她说:“白天的时光被工作和琐事占据,想要安静地看会书几乎不可能。下班后到这儿来看书,一方面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能享受独属于自己的静谧时光,给心灵放个假。”在江湾书院,还有不少前来自习的大学生。书院周围环绕着7所高校,针对大学生读者较多的特点,书院设置了150个阅读位,充分满足读者需求。
据江湾书院负责人徐婷婷介绍,书院每天平均接待读者约千人,晚上营业时间到8时。书院营业结束后,读者还可以通过24小时自助微型图书站借阅或归还书籍。“24小时借阅站内有各种类型的图书100多本,这些书籍每周都会更新,读者不管多晚都不用担心无书可读。”
和江湾书院一样,为读者延长开放时间的城市书房还有不少。位于青弋江畔的芜湖书房·砻坊书苑被安徽省文旅厅评为2024年度安徽省夜间文旅消费“十佳夜读空间”品牌。砻坊书苑自2023年开始,延长开放服务时间,从早上9时至晚间9时,每天服务时长达12小时,“夜读”模式已成为书苑的文化风尚。
记者从芜湖市图书馆了解到,截至目前,芜湖各书房每周开放时间均达到70小时及以上,多数书房开放至晚间8时或9时以后,有些书房还设有24小时图书自助借还设备,有效缓解读者工作时段与图书馆开馆时间冲突的矛盾,使公共文化服务最大限度地覆盖社会各群体。
一座座藏在城市中的“芜湖书房”,是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在这一方天地间,阅读、艺术、文化、讲座、休闲等功能有机相融,让市民共“读”好时光。
来源:芜湖日报
责任编辑:邢官卿 朱洁 李琪
本文来源:“学习强国”安徽学习平台编辑部 20250422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