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要闻

芜湖铁画走进上海街头,芜湖非遗吸睛长三角

发布日期:2021-06-23 09:27 来源:芜湖市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市场宣传推广科 阅读次数: 字体:

近日,由芜湖市美术馆和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共同策划的坚劲”——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暨百年愚园路长三角铁画公共艺术计划,让芜湖铁画走进了上海愚园路党建空间,并即将作为公共空间艺术作品首次竖立在上海百年愚园路的街头。

四件铁画作品《钱学森》、《布尔什维克编辑部》、《前哨》和《回眸》,分别从思想的轮廓历史的质感时代的线条百年对话几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前期由四名国内知名海派画家手绘特别创作,后期采用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铁画的锻制技艺进行呈现。

思想的轮廓——《钱学森》

本作品选择百年愚园路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为艺术家创作的对象,结合航天科技科技元素予以表现。

历史的质感——《布尔什维克编辑部》

这幅作品以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一幢假三层砖木结构新式里弄住宅建筑为创作原型,辅以时代背景下上海街头的车水马龙的实景再现,并将几名编辑部的布尔塞维克代表人物加以重点刻画。整幅作品略显充实,背景交代清晰,人物表现力丰富,让人感受到无尽的精神内涵与饱满的故事感。

时代的线条——《前哨》

这间署名为前哨的作品,以中共中央上海局成立于19475月,是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派驻上海,管辖长江流域、西南各省及平津一部分党的组织与工作,并于必要时指导香港分局工作的秘密领导机关。期间,该组织严格执行隐蔽精干的方针,卓有成效地领导了长江流域西南各省及平津部分党的组织与工作,在国民党统治区开辟了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

百年对话——《回眸》

本件公共艺术作品以百年前愚园路上生活场景、社会名人、市井印象为蓝本进行手绘创作,以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展示为城市空间的艺术装置,安装于创邑SPACE草坪,与对面6把长椅上正在小憩、思考、交谈的鲜活的现代人发生联系,形成一幅整体的作品,穿越百年、互相遥望、互相对话,讲述愚园路的百年历史和时光。

艺术作品完成后,远看铮铮铁骨,近看锤痕斑斑,线条简约、明快而且坚劲,阳光下熠熠生辉;境与物的相互呼应,艺与技的有机融合,历史与未来的交流跨越,无不彰显百年愚园路上风格独具的历史风貌与温厚隽永的文化底蕴。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这4件具有时代纪念意义的公共艺术作品树立在上海愚园路的街头,既续写了愚园路的历史传承,也装点了当代人们的美好生活,同时对于国家级非遗——芜湖铁画的传承与创新也具有标志性、探索性的时代意义。

小贴士:

芜湖铁画,诞生于清康熙年间,迄今已有近400年历史。它借鉴国画的章法布局,以锤代笔,以铁作墨,以砧为案,结合雕塑、浮雕、剪纸、镶嵌等的制作方法,经剪、叠、铆、錾、锻、焊、锉等多道工序手作而成;其画面黑白分明,虚实相生,既具国画的神韵,又具雕塑的立体美,堪称铁为肌骨画为魂

1959年创作至今还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堪称国宝;20065月,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