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物保护中心将天主教芜湖教区珍贵历史文献移交给市博物馆收藏
9月9日,市文物保护中心将保管的天主教芜湖教区珍贵历史档案正式移交给市博物馆收藏。
2013年11月,市文物部门在天主教神父楼维修过程中抢救了一批重要外文文献类文物。这批文献类文物发现于神父楼卧室天花板上,是近代天主教芜湖教区西班牙籍主教蒲庐离华时留下的。其内容包含芜湖开埠以来的经济、社会、宗教、民俗等信息。这批文物时间跨度长,信息量大,由拉丁文、西班牙文、法文等多种文字构成。
2018年,市文物部门邀请了天主教、语言学、文物学专家共同对这批文献类文物进行鉴定。专家从文献类文物的来源、内容、形式、特征、文字识读和利用效益等方面进行了鉴定。经鉴定:这批文献类文物记述起于1862,止于1951,记录了延续近百年的记忆与信息。这批文献类文物主要信息,包含芜湖教区与上海、南京、海外等教区的公文、信函往来;芜湖教区与驻华机构的公文往来;芜湖教区向罗马教廷汇报教区财政、人事、医疗、教育等情况的公文往来;罗马教廷发布的任命、封圣和其他指示文件;中华民国关于宗教机构的土地使用、房屋租赁等政策文件;芜湖主教与各地教友的往来信函;芜湖教区教友档案及身份证明,受洗记录和婚姻证明等。文献中包含梵蒂冈教皇比约十一世就任当年颁发的羊皮纸主教任命书手书原件,有可能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主教任命书实物,有待深入研究。
这批文献类文物显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记录和表达形式,是中西方传教士在华传教过程的实证信息。所反映的天主教传播过程的中国本土化发展历程,承载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是芜湖和中国社会演变的真实客观记录。文物内容连续性强、涉及面广、独特性突出、唯一性优势明显。
下一步,市文物保护中心、市博物馆将继续深入研究该批珍贵档案资料,提取历史信息,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前提下,选取部分文献资料对外展示。通过推进芜湖文献类文物保护利用,为芜湖“中西合璧,精致繁华”的城市特色的进一步彰显提供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