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直属单位

芜湖:“三强化”提升文物保护项目质效

发布日期:2025-05-22 17:13 来源:芜湖市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市文保中心 阅读次数: 字体:

我市突出“三个强化”,全面提升文物保护项目质效。三年来,全市共实施国省保资金项目41个,总额8316万元,竣工13个。

一、强化需求导向,精准谋划项目

一是聚焦安全需求谋项目。围绕隐患整治、风貌修复等重点需求,深入开展必要性、可行性论证,高质量编制国保单位立项计划书和省保单位设计方案,努力提高项目立项通过率。二是聚焦重大战略谋项目。紧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国家、省重大战略,细分考古调查、本体保护、文物修缮、环境整治和文物安全防护等类别,持续扩大项目储备,加强动态管理。全市现储备获批立项或列入实施计划项目14个。三是聚焦系统保护谋项目。在完成《皖中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专项规划》编制的基础上,启动《芜湖市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和英驻芜领事署旧址等3处国保单位保护规划编制,推动《大工山—凤凰山铜矿遗址保护规划》报批,以规划引领项目谋划。

二、强化质量管控,精细实施项目

一是密切部门协作。与发改、财政、公管等部门密切协作,由财政部门作出“优先使用上级资金,不足部分由地方统筹”的承诺,探索文物保护项目立项概算审查试点,最大限度保证上级文物保护资金足额用于项目实施。二是引入专家咨询。紧扣图纸交底、材料进场、历史文化信息梳理发掘和研究论证、施工工艺把控、施工安全监管等关键环节,邀请文物、结构等领域专家定期巡查工地,现场指导项目实施。三是坚持最小干预。落实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艺、原做法的修缮工作要求,敬畏文化遗产,下足绣花功夫,坚决杜绝过度修缮。做旧材料严格遵循先试验、后使用,确保风貌和谐。在剔除酥碱风化砖块、糟朽变形木构件时坚持能用则用、应保尽保,更多保留原始文化信息。四是规范安全管理。严格项目开工备案、中期检查、竣工验收全生命周期管理,先除险加固、后修缮保护,有序推进项目实施。

三、强化融合发展,精致提升项目

一是衔接保护利用。落实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在修缮时预先考虑文物建筑开放利用,统筹修缮保护、安全防护、空间修复、功能织补,避免二次装修。二是探索项目维护。坚持谁使用、谁负责,明确文物保护项目维护直接责任人,突出治未病、强保养,切实落实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让文物“延年益寿”。三是创新文物开放。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明确高等级文物和低级别文物开放利用的功能定位,分类培育文化标识,分级打造新型文化空间和旅游休闲业态,推动文物项目发挥更大效益。